服务热线:
400-107-8168

当日修:拒绝新事物,是废掉一个人的开始


2019-07-01     作者:当日修




万达从创立到上市用了26年

淘宝从创立到上市用了15年

拼多多从创立到上市用了2年10个月

而瑞幸咖啡从创立到上市仅用了17个月

世界变化太快,稍不留神,就会被人甩在身后

在《西藏生死书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,那就是一切都在变。

1

废掉,是从拒绝新事物开始的

“时代抛弃你时,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。”

曾几何时,“柯达一刻”意味着珍藏和回味。而随着数码科技突飞猛进,柯达逐渐跌下神坛。 2012年,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,退出传统业务并出售专利。2013年柯达重组,但规模大幅缩水。

闭门造车,拒绝接受新事物,是柯达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。

同样的道理,我们可以从曾经的手机巨头“诺基亚”身上发现,作为曾经的王牌,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部手机都是诺基亚。可惜的是,在智能机的浪潮下,诺基亚手机被拍死在沙滩上。

如果把这两个企业案例延伸至个人,我们便可以得出一句话:


废掉,是从拒绝新事物开始,于人,于企业都是如此。

对于新事物,很多人的态度不以为然,认为无论自己是否接受,都不能立即改变现状,倒不如维持现状,落得个轻松自在。

可事实上,没有什么是不变的,你的维持现状,往往会变成——被现状所淘汰。

实体商户们暗自较劲 却被电商横刀直入

千里马的速度再快 却依旧输给了汽车

每个行业都在快速地更新换代,你不进行改变,就会废掉,直至被这个世界遗弃

2

踏出舒适圈

才能拥抱新的世界

心理舒适区这个词,你一定听过。我们常常说,要有所改变,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。

那么何为舒适区?比如,一些人在小城市找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,买了车房,便不再想着突破了,每天悠闲自在,不求上进,这就是心理上的舒适区。但事实上,这只是舒适区的一部分解读。

有时候,舒适区并不一定很舒适,但当你逐渐适应的时候,便会沉沦于此。

举个例子。普通人都认为外面的环境要比监狱里舒适。可是在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,一名叫老布的犯人就不这么觉得。

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,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。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,不但没有满心欢喜,反而差点精神崩溃。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座监狱,离不开了。为了让自己继续在监狱里呆着,老布不惜举刀杀人。再一次出狱的时候,他甚至选择了自杀。

监狱这个环境,虽然不舒服,但这是他的心理舒适区。

监狱于老布,就像是温水煮青蛙,当老布逐渐适应并开始习惯这里的环境时,他便失去了在外面的世界生存的能力,从而失去生命。

所以,真正的心理舒适区,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,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。走出心理舒适区,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,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。

贺濒曾说:

人一旦对自己感到满意,就会停留在原处,不再自我前行去迎合变化,转而沉溺在幸福当下。当人沉浸在虚幻自我意识中,拒绝接受痛苦伤害,也就拒绝去接受新的可能。

3

接受新事物并不难

只需踏出一小步

获得最佳奥斯卡电影的《绿皮书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

托尼买了肯德基,邀请唐一同享用。唐出入上流生活,注重健康与品质,所以并不想吃这种垃圾食品,然后以“没有餐具”、“在车上吃东西会有食物残渣”等理由,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托尼。

但托尼一直不愿意放弃,强烈建议唐一定要尝试。

最后唐勉为其难地接了一块,开始时,他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小口,然后大口大口的啃了起来,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与身份。

其实,接受新事物是一样,往往只需要踏出那一小步。

你不推开那扇门,你永远不知道门后面的世界有多精彩,害怕迎接风雨的人,永远没有机会见证雨后彩虹的绚丽。

畅销书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里有一句话:

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,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,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。

当你不再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,而是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它,你会发现所谓“新事物”会让你受益良多。

试着去接受新的事物,你会认识许多人,与他们产生无数新的交集和故事,你人生的容量也会因此被拓宽。

▌部分文字引用自公众号十点读书

▌部分图片来自网路,如有不当,请联系我们-当日修

▌线下门店:深圳市福田飞亚达大厦3楼311号